1.已经在香港工作1年及以上的小伙伴应该会从昨天开始陆续收到香港税务局发来的报税表,收到之后,需要在30内填好,寄回税务局。
如果你没有收到信,别担心~
先到税务局官网确定你的地址是否正确,有可能是搬家忘了改?再手动算一下自己的收入是否要交税,税务计算器链接在下文。如果地址正确,估算的收入不需要交税,那么是不会收到信件的。实在不放心还可以打电话给税务局查询哦~
2.在港工作不到一年的小伙伴,
如果是去年毕业的小伙伴,没收到信先别方,大概率是你的收入没达到需要交税的级别。
19的小伙伴们大概8-10月入职,在香港工作可能还不到一年,那么首次报税没有特定收到报税表的时间,如果你的薪金收入不超过免税额,就不用缴税也不用报税。如你收到报税表,便要如期完成报税表并交回税务局。
香港计算薪俸税的方法有两条公式,以较低者的为准。分别是:
1.税款=应课税入息实额 × 累进税率
应课税入息实额 = 入息总额 – 扣除总额 – 免税额总额
2.税款=入息净额 × 标准税率(15%)
入息净额 = 入息总额 – 扣除总额
累进税率:
图源:香港税务局官网
入息总额:简单来说就是大家的工资,但是包含的种类非常广泛,有正常的月薪,年终奖,花红,住房津贴......可理解成雇主因为你的任职,而给你可用金钱计算的回报。(要理清楚和雇主的钱钱关系哦~)
免税额:每个人都有一个基本免税额,对于未婚的留学生工作党来说,2019/20课税年度的免税额是132000HKD,其他有关于受养人,残疾人的部分对大家不太适用。
图源:香港税务局官网
扣除总额:这个比较复杂,这里专门分出一个部分给大家讲解,也就是“哪些开支可以帮我们减少税收”,继续看下去吧~
*20年起每人税收宽减上限20000港币,其实对于大多数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小伙伴来说就等于今年不用交税了;
*如果大家想要实际计算一下自己的收入要交多少税,可以使用香港税务局提供的税务计算器来计算哦~
链接在这里:
https://www.ird.gov.hk/chi/ese/st_comp_2019_20_budget/cstcfrm.htm
这些可以扣税开支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扣除总额”啦~
通常来说,可以扣除的开支如下表所示:
图源:香港税务局官网
对于在港工作的小伙伴来说,最用得上的就是个人进修开支,自愿供款的MPF,和自愿医保这三个。
1.自愿性供款的MPF
MPF(强基金)在香港是每个雇主和雇员每月都要缴纳的强制性供款,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社保,作为以后养老金的储备。
每月除了强制性缴交的部分,个人也可以自愿供款,自愿供款的部分可以扣税,上限60000港币。这个方法适合高收入的小伙伴。
2.个人进修开支
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小伙伴进行了和工作专业相关的学习,学费和考试费是可以扣税的,上限为100000港币。“所学的东西是用于工作的”,这一点是评税的关键。
例如,学习财会金融的小伙伴参加HKICPA,CFA,所交的学费和考试费都是可以扣税的。
3.自愿医保
在香港不是所有公司都会给员工买医疗保险,或者有团体医疗险,大家在入职的时候可以问一下公司。
如果小伙伴们为自己买了自愿医保,记得保费可以抵扣税收哦~上限为每人8000港币。
1.兼职或自雇人士需要报税吗?
需要。自由职业者或从买卖货品、提供专业或个人服务赚取入息,会被视为经营行业、业务或专业,在法例上会视为自雇人士,所有应课税收入包括薪金、津贴及花红等,需全部申报。
2.无收入要报税吗?
如果你收到报税表便需在30天内填好报税表,并邮寄递交。即使你没有收入,或者预计收入不会超过免税额也是同样的操作。
3.迟报税有什么后果?可以申请延期吗?
迟交报税表会被罚款最高10,000元、被检控或缴交额外税款。
*假若有需要申请延长缴交报税表的期限,大家需以书面形式向税务局申请延期呈交报税表,只要有合理解释,例如因事离港,或者患有重病。
*小伙伴们也可以选择开一个电子报税账户“报税易(eTax)”,可以自动延迟报税2个月。在“香港政府一站通网站”开通即可。
4.报税时需要提交证明文件、单据吗?需要保留多久?
据税务局资料,一般而言大家报税时都不用的提交文件,税务局建议小伙伴们将所有相关的收据和证明文件保留最少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