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话诈骗案常用的套路有哪些?如何避开电话诈骗?
2020-12-30
今天就来给大家扒一扒,香港的电话诈骗案通常会用的套路,并且教大家如何避开电话诈骗的陷阱。大家记得看完收藏好,并且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
1
电话诈骗惯用套路

1.假冒官员

常见情况是冒充入境处/中联办/内地公安,这是香港电话诈骗目前比较主流手法,骗子先以预录语音形式冒充为入境处,表示当事人尚未领取由入境处发出的邮件或者有一个未领取的包裹,继而转接到“人工服务”,称:

“你的入境资料有问题,需要重新提供个人资料(包括银行账户资料)。”

“你帮别人办理假的通行证/护照,而那个人涉嫌洗黑钱/制造或使用假信用卡,你也同样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

“你的个人资料被盗用与制造假通行证/护照,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

“你的身份被盗用于内地邮寄违禁品/洗黑钱/使用假信用卡,触犯了内地法例。”

为了增加可信性,骗子还会伪造虚假通缉令。

看到印着自己名字和照片的通缉令第一反应肯定是担心、害怕,来不及冷静思考,很容易就进入了骗子的陷阱。

之后骗子就会步步追击,将通话转到自称为内地公安及检察官员的另一个骗子,并声称以自证清白、洗脱嫌疑借口,可能要求你做出以下举措:

• 提供个人、银行户口及密码等敏感资料;

• 汇款至内地指定银行户口作为保证金;

• 把“保证金”放到指定位置,或是当面交给所谓的“内地公安”;

• 要求下载指定的App或登入虚假网站,输入账号和密码。

 

还要注意短信诈骗。香港大家最常用的WhatsApp也有风险,下面这个自称入境处的骗子还能接受转支付宝就有点搞笑了。

 

2.假冒亲友

这种就是我们俗称“猜猜我是谁”的行骗手法,有小伙伴在香港也结果类似的电话!一上来就用粤语说:“喂~你知唔知我系边个?”

这样的案子还不在少数,骗子会假扮亲属、朋友打电话过来,声称自己因为财政困难、或因欠债被人禁锢、或因在某地犯法遭到扣查,需要现金应急。

除此之外,更会要求当事人不挂断电话,并把款项存入指定的银行帐户、或将现金放置于指定地点、或亲身交给同党。 

2
防止电话诈骗技巧

骗子通常找刚来香港的留学生下手,看中了小伙伴们刚来到新环境的不熟悉和茫然。骗子会抓住了留学生曾在内地消费或者工作,或是在内地有存款户口的特性,在对话中加以利用,威胁,让大家信以为真。

另外,小伙伴们一听到是入境处打过来的电话,很害怕影响自己的逗留签证,着急的时候就是最容易上当!

下面这5点大家一定要记住:

1. 任何自称银行、香港或内地政府、执法机构,并要求你交出银行或个人资料,肯定是诈骗;

2.任何经电话自称政府,执法机构,并要求你开设一个银行账户以证清白,或要求你进行资产审查,提及保密协议条款或要求转账汇款,肯定是诈骗;

3.任何政府官员或执法机构均不会要求任何人经电话或其他社交应用APP进行笔录口供,也不会透过相关渠道发出通缉令;

4.任何人经电话自称亲友,指自己更换新电话号码,并要求受害人借钱及汇钱,一定要及时联系亲戚本人核实,不要轻易相信;

5.一般来说,身处香港却接获有“+852”开头的来电,极大机会是骗子用冒号程序打出的电话。大家还可以致电反诈骗协调中心24小时热线18222查询可疑的电话号码。

最后提醒各位在港工作留学的小伙伴,一定要提高警惕鸭!如果发现自己遭遇电话诈骗,一定要尽快拨打999,联系警方报案。

注意事项